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

元代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继上期我们分析了普洱茶的天价原因,这期我想说说中国传统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

自年国务院公布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唯一入选手工技艺内制茶技艺进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价格一路飙涨。

图为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非遗

年,天价茶叶蛋之后,牛栏坑肉桂高调亮相全国茶圈,一时间,它在中国茶叶市场风头无两。

这篇捧红牛栏坑肉桂、整体提升武夷岩茶档次的新闻,它的成本,微不足道,说白了就是一篇“软文”。笔者精心编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迎合了读者们猎奇的心理,让牛栏坑肉桂一炮而红,登上武夷岩茶第一名的宝座,狠狠的在全国茶友圈刷了一波热度。

年,万某某母树大红袍横空出世,带领一众岩茶小弟,坐稳了中国茶叶价格的第一把交椅。(曾被央视点名批评)

图为网传天价大红袍

这次炒作成本更低了,不用费劲巴拉编撰故事,也不用麻烦各路媒体朋友帮忙转发,仅凭一张没头没尾的图片,打着天价茶的噱头,利用吃瓜群众的自动转发,茶友群内的热烈讨论,轻轻松松带领母树大红袍和一些拥有奇怪名字的小弟走上巅峰。

武夷岩茶的部分圈子已经出现了一些病态的跟风发展趋势,什么火就跟风炒什么,引导一部分茶客全然不顾茶叶口感韵味,一味追求天价。但若是茶友真的买到了名副其实的“马肉”“牛肉”,花费了大价钱买到了好喝的岩茶,也不是不值当。

可惜的是,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牛肉“”马肉“,正品比例极低,消费者能买到正宗的肉桂就已经不错了。

事实上,整个牛栏坑产区每年产茶的数量大概只有多公斤,除了肉桂品种以外,还有水仙,产于牛栏坑的肉桂,产量每年也只有公斤左右。

说到这儿,关于岩茶炒作的话头暂且打住,我们按照惯例,分三大点来讲一下影响武夷岩茶的价格因素。

一、年武夷岩茶采摘是否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首先从气候上来说,年底干旱严重,武夷山大部分区域茶山连续一个多月滴雨未下,造成今年茶树萌芽少。

年三月份雨水充沛,但进入四月份后受冷锋影响,在茶叶萌芽最需水时期,气候干燥无雨,直接造成今年大面积减产。大部分早生种萌芽少,长短不一,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今年岩茶整体产量和品质应该会略低于去年。

其中早生种影响较大(黄观音、黄玫瑰等),中生种和晚生种影响较小。但部分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场(因水源,植被,土壤等因素影响)和往年差距不大。

图为武夷山茶园

?年,全国干大红袍岩茶产量为.34亿吨,比上年增加17.74万吨。

从岩茶园面积,特别是可利用的岩茶园面积不断增加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岩茶叶生产一直在持续发展,在这里年产量达到近280万吨。新冠疫情虽对大部分茶叶的春采有影响,但对于岩茶来说,影响甚微。

图为武夷山采茶工在采摘岩茶

二、影响岩茶价格的因素

?产地

本篇文章所说的武夷岩茶种植产地,也就是当地茶人俗称的“山场”(武夷岩茶“山场”的俗称可能缘起于宋代的茶政)。

写到这里先简述一下武夷岩茶产地划分的历史进程,如果有了解的茶友可直接略过。

年以前,以姚月明先生等一批老茶人为代表,将产地较为清晰地划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和外山(武夷山市辖区内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的茶园)。

其后,年制定的国家标准《武夷岩茶》(GB—)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将武夷岩茶划分为两个产区,即武夷岩茶名岩产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

紧接着,年武夷山市相关部门重新制定了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新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武夷岩茶产地范围统一规定为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不再对产地进行划分(年版《武夷岩茶》标准不再划分产地的原因,是认为标准作为武夷岩茶生产的质量纲要,只要规定茶叶品质质量等级即可,无需直接划分产地,否则可能有碍于茶产业发展,并限制加工技艺的提升)。

但至今,厂商和消费者对武夷岩茶产地进行划分还普遍存在,对正岩、半岩、洲茶和外山的提法已形成共识,但各人对其所包含范围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有茶友调查总结了不同时期对武夷岩茶山场的3种划分,见下图。

简单来说,正岩价格>半岩>洲茶>外山。

武夷岩茶重要也最特别的就是“岩韵”,一杯岩茶的气韵可以直接反映其品质。正岩所产的岩茶售价上千元上万元,不足为奇。而茶友们需要警惕的是以次充好,用半岩、洲茶甚至外山岩茶冒充正岩,从而卖出天价,那可真是让消费者白花冤枉钱,还没落着好。

?制作工艺(焙火耗率)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制作工艺--焙火。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那焙火的次数和焙火工具都会影响最后岩茶的口感。严格意义上来说,焙火工具的不同也会对岩茶最终成本有一定影响,不过它的影响,远不如焙火次数对岩茶价格影响大。

图为老枞水仙

正常来说,武夷岩茶的焙火次数在两道火-四道火之间,一道火的岩茶,容易返青,滋味不足,出汤品质也不稳定,大多数低档岩茶都是一道火草草了事。因为每焙火一次,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岩茶在一遍遍的焙火中也会有损耗。

两道火、三道火的岩茶,在焙火过程中会损耗0.5-0.8斤茶。而越往上的高焙火,损耗率也随之增大,焙火的间隔时间也越来越长,茶叶品质也越发稳定,更不容易返青。因此价格也随之升高。

但是最近市面上出现很多宣称“十道火”的武夷岩茶,吹得天花乱坠,是在焙火还是在烤串?

一味追求高焙火,不顾茶叶品种特性,单纯为了噱头而去不断加工,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茶叶内含物质在反复焙火中流失,最后的成品除了木炭味,毫无气韵可言。

?原料

很多人提到武夷岩茶,就是大红袍。有些可爱的消费者跑到人家茶叶店张口就问,你们家有母树大红袍卖吗?老板说没有,他们就觉得这家店不行,卖岩茶却连母树大红袍都没有,实在差劲。

茶叶店老板也是有苦说不出,母树大红袍共三棵六株,而且年起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上哪买去?再说了,就算母树大红袍开放采摘,六株小树,年产几何?

图为母树大红袍

武夷岩茶确实讲究“一山一韵”,但也不要盲目跟风,市场炒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也不要每天就逮着“马肉”“牛肉”“大红袍”,武夷山产区自17年开始实施产地保护政策,武夷岩茶真正产区在15万亩左右,至于年有没有增长,目前官方没有发布明确数据。

武夷岩茶,好喝的品种海了去了,跳开名山头天价茶的怪圈,你会发现很多新品种的岩茶口感气韵都非常不错,价格也比较亲民。

举个例子,肉桂A9,滋味足,汤水厚重,香气辛锐持久,在千元左右的岩茶中,评价很不错。有些初喝岩茶的茶友,希望找些口感平和、汤水绵柔的岩茶,可以看看百瑞香、金牡丹等,花香悠远,适口性强,价格也都在千元左右,是名山头价格四分之一还不止。

图为百瑞香、金牡丹介绍

价格希望再亲民点,百元左右的岩茶,可以看看外山茶和洲茶的拼配茶,拼配的好的话,也会有不错的口感。

三、为何会有天价岩茶?

一句话概括就是,市场需要,利益驱使。

有需求就会有利益推动,有人瞄准了信息不对称的空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岩茶炒作,却被央视官媒点名批评。近两年岩茶市场也有整改的迹象,但效果甚微,还是有不良商家为了暴利,罔顾市场规则,哄抬茶叶价格,扰乱市场,最后受到影响的却是当地茶农和消费者。

虽然近两年炒作少了点,但是天价岩茶的影响还是留在了很多人心里,有的人对高昂的价格望而却步,有人为了自己的小心思对天价茶吹捧不已。

还是那句话,没必要。

选择对的,不选贵的。

了解更多茶叶知识,速速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cf/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