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中药引起肾功能
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有些中药含有生物毒素,用之不慎将对人体造成伤害。虽然目前对许多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机制尚不清楚,但若能知道哪些药物能引起肾损害以及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这对于预防和发现药物所致的机体损害十分重要。(一)植物类1.含生物碱类近年来发现,不但雷公藤、草乌、益母草、蓖麻子、麻黄、北豆根等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且含上述中药的一些制剂也可引起肾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含雷公藤类中成药有雷公藤片、雷公藤总苷、昆明山海棠片等,剂量稍大时即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腰痛和肾脏叩击痛。一般在服药数日后可出少尿型急性肾衰。临床应用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对已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避免使用此类药物。2.含其他成分类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均含马兜铃酸,中毒可致肾小管坏死出现面部浮肿,渐至全身水肿、尿频尿急,甚至出现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而死亡。含蛋白类(巴豆)、含挥发油类(土荆芥)、含皂苷类(土牛膝)、含蒽酰苷类(芦荟)和含其他苷类(苍耳子)等也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遵从医嘱慎服,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另外,近年报道,茴香桔梗丸、云南白药、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中成药也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二)动物类1.斑蝥斑蝥的肾毒性极强,主要含有斑蝥酸酐,超量内服或外用或制药不慎均可引起中毒。因毒性强,发病迅速,故若治疗不及时可致肾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甚至死亡。2.鱼胆胆毒鱼类的鱼胆含有胆汁毒素,可降低肝、肾、脑等脏器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化,造成肝、肾、脑的细胞广泛中毒坏死。又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胆毒素取代了去甲肾上腺素,以致小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下降,肾血灌流量不足,引起少尿或无尿,从面促使肾功能衰竭。3.海马别名水马、马头鱼。性温、入肾经,有温肾壮阳、活血散瘀作用。提取物含雄激素,治疗肾阳不足。煎服偶可引起皮肤紫斑、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4.其他蜈蚣、蜂毒等也具肾毒性,应用时要严格限制剂量。引起急性肾衰的含动物类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蚂蚁丸、蛔虫散。对此类药物中毒,如发现早,治疗及时,绝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处理应立即予以洗胃去除残留毒素、除支持疗法外,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或过敏反应,早期及时透析治疗。(三)矿物类1.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以及中成药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六神丸、砒枣散等,均含砷元素,被服用后可水解生成3价砷离子,3价砷离子对机体的毒性是多方面的,首先危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临床表现有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和转氨酶升高、黄疸、血尿、蛋白尿等肝肾功能损害。2.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红粉,以及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等,均含汞元素。被服用后可水解生成2价汞离子,2价汞离子被机体吸收后迅速弥散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人脑组织,过量服用可产生各种中毒症状。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预防药物性肾损伤,首先要严格掌握各种药物应用的适应证,避免滥用。其次也应注意下述事项。3.部分中草药有特殊煎煮时间要求,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则毒性作用越强。因此应搞清不同中草药的煎煮时间。同时煎煮器具选择不当,也可致毒,应避免用铝锅、铁锅煎药。4.如果因慢性病需长期服用某类中药,对有蓄积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少量、间断服药的方法。含金属矿石成分的中药一般排泄极为缓慢,不但一次用量要严格控制,若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易蓄积致肾损害。5.一且发现有肾损害,应立即停药,根据不同药物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处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gj/12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帕金森剂末现象的中药,你都知道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