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可表现为头晕、乏力、黑矇、晕厥、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首先应尽可能地明确病因,纠正可逆因素,若药物治疗无效,则需植入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策略。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分类根据发生部位,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及室性逸搏心律。 1·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60次/分,可能是生理性的,见于运动员、老年人、深度睡眠;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药物(拟副交感神经药物、抗交感神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A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颅内压升高、感染性疾病(莱姆病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及周围心房肌的退化、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可同时累及房室结形成双结病变。患者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继发于阵发性心动过速后的长间歇等多种心律失常。 3·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导致电活动自心房至心室的传导延迟、不同比例传导脱漏甚至不传导,可由心肌炎、心肌梗死、传导系统或心肌退行性病变、迷走神经功能亢进、高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类药物引起,分为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每一个P波后均存在QRS波,但PR间期>0.2秒。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心房激动以恒定的PR间期下传心室数个后,QRS波群突然脱失。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P与QRS完全无关,心房率>心室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3︰1或以上比例。 4·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指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阻滞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常提示心肌弥散性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或主动脉瓣狭窄;右束支阻滞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急性肺栓塞,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5·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律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窦性心动过缓所导致的短暂发作,大多无意义。持久性发作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药物引起窦房结功能低下或房室传导障碍。 6·室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为房室结或房室交接处起搏功能障碍或上级起搏点冲动下传受阻,可见于高钾血症、奎尼丁等药物中毒及患者临终前。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及血流动力学不稳。无症状心动过缓往往不需治疗。因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患者出现头晕、黑矇、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给予药物或起搏器治疗。治疗的目的为提高心室率,缓解症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1·一般治疗(1)寻找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某些情况下,如AMI、心肌炎等原发病得到治疗后,心律失常可好转或消失。 (2)生活方式教育,若有症状,停止活动,避免摔伤。 2·长期药物治疗 ?西药 (1)阿托品:阻断M胆碱能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肌细胞的抑制,提高窦房结细胞兴奋性,提升心率,但对于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无效,可引起口干、眼干、瞳孔扩大、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高热者。用法:0.3~0.6mg口服,每日3次。 (2)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增强心肌细胞兴奋性,但容易产生耐受性、疗效欠佳,且可导致头晕、目眩、高血压、失眠等不良反应。用法:2~4mg,口服,每日3次。 (3)氨茶碱: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拮抗腺苷作用,促进Ca2+内流,兴奋β受体,提高细胞内的环腺苷酸(cAMP)浓度,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使心率增快,适用于窦房结病变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希氏束以上传导阻滞、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窄QRS逸搏心律。可能导致继发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用法:0.1~0.2g,口服,每日3次。 ?中成药 (1)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本品可增加心肌血供,改善心脏传导功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肌细胞Ca2+、Na+含量,增加K+的含量,增加Na+-K+-ATP酶的活性,从而对抗心律失常。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早搏、房颤、缓慢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提高缓慢心率7.15次/分。用法: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2)心灵丸:主要由人工麝香、牛黄、熊胆等九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头痛眩晕等症,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及伴有高血压病者。文献报道其改善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74.99%,说明心灵丸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用法用量:舌下含服或咀嚼后咽服,一次2丸,一日1~3次。 (3)宁心宝:主要成分为冬虫夏草,具有双向良性调节心律作用,改善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抑制异位快速起搏心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抑制氧自由基合成,降低心肌细胞氧耗;平衡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保护心脏,稳定心律。研究证实,宁心宝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具有一定作用,与曲美他嗪联合用于AMI后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用法:1次2粒,每日3次。 (4)参仙升脉口服液: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本品用于阳虚脉迟证,症见脉迟、脉结、心悸、胸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气短乏力或头晕、舌质暗淡或有齿痕、或舌有瘀斑、瘀点。能提高Na+-K+-ATP酶活性,使cAMP升高、环鸟苷酸(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从而治疗心动过缓,适用于轻、中度窦性心动过缓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适用于快慢综合征。用法:20ml,每日2次。 (5)黄芪注射液: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有效成分为黄芪苷,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强心肌细胞的舒缩功能,改善能量代谢,同时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细胞抗缺氧能力,特别适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最好,对窦性心动过缓及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具有一定疗效。但也有研究证实黄芪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没有疗效。用法:2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6)参附注射液:具有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益固脱之功,主治气虚、阳虚所致胸痹、怔忡;咳喘;放化疗后气虚血亏术后体虚;阳虚水肿、尿频;胃疼、泄泻;痹证;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腰酸软、阳痿;厥脱及各种慢性病见有阳虚(气虚)症状者等。可增强心脏的起搏电流,改善传导功能,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用法: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临床剂量使用差异较大)。 (7)参脉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主要成分为人参、麦冬、五味子,可调节中枢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调整心率和全身功能状态,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用法:20~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8)益心舒胶囊:益心舒胶囊是主要用于证属气阴两虚及心血淤阻的各种心脏疾患的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其方剂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川芎、山楂7味药组成。心肌缺血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的病理基础,益心舒胶囊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过程中首先改善了心肌供血,达到了治病需治本的目的,因此可提高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用法: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9)银杏叶滴丸: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怔忡,或兼有胸痹、眩晕等,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银杏叶滴丸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半身不遂、脑梗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自由基、抗氧化、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供血、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减少患者ST-T段心电图改变次数使其趋于正常,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表明,银杏叶滴丸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使心电图ST-T段趋于正常水平,改善心律失常。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5丸。 三、急诊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紧急处理,提高心率、血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 (1)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总量最大为3mg。 (2)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无效时使用,为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房室结心肌细胞兴奋性,提升交界区心率,对严重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有效,但可加重心肌缺血,AMI患者禁用。心搏骤停者可于心腔内注射0.5~1.0mg或维持静脉滴注。 (3)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剂:对心肌细胞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适用于心搏骤停、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心律。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 (4)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可用于提高心率、血压。 (5)碳酸氢钠、乳酸钠:改善心肌细胞应激性、促进传导系统心肌细胞对拟交感神经药物反应的作用,适用于高钾血症或酸中毒时。 (6)麻黄碱、莨菪碱类:目前临床已基本不用。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伴脑供血不足症状出现时需予治疗。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长期疗效果并不确定,且常伴随多种不良反应,临床主要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的急诊救治。对于心动过缓症状轻微以及无严重心动过缓证据的患者,可在密切随访的基础上尝试选择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目前用于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物,除少见患者过敏外,尚无报道发现明确禁忌证。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尚需要较大规模的循证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往期回顾?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点击查看原文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之心室率控制: 点击查看全文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之节律控制: 点击查看全文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之血栓栓塞的防治: 点击查看全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点击查看全文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点击查看全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xw/10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对心血管病研究的学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