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白衣下的守望相助谢谢你的坚守
院长谭李红、马王堆院区执行院长张超杰等在门急诊现场督导,查看病人收治情况。红网时刻新闻12月29日讯(通讯员吴靖)近期,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加强医疗救治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成为重点。急诊、发热门诊就诊量急剧上升,很多医护人员带病坚守岗位,践行守护人民健康的职责。给自己打气,我还能再坚持一下急诊科二部曹彦主任接诊急诊的病人。“发烧几天了,有基础疾病吗……”医院急诊科二部,曹彦主任马不停蹄地接诊患者。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接踵而至的病人让作为最前哨的急诊倍感压力,“冬季原本就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节,加上心脑血管疾病增多,多重因素让就诊人数骤然增加。”曹彦主任和护士长何勇这段时间带领医护人员连轴转,超负荷工作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由于大部分医护人员陆续感染,科室人手严重不足。医生既要兼顾病房,又要兼顾诊室,曹彦每天一大早出门,晚上十点还在诊室。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白天上半天班,半夜继续上夜班。“我还能再坚持一下,争取等到阳了的同事返岗。”大家都暗暗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熊邦文主任医师逐一查看病人的情况。12月24日,急诊科二部副主任熊邦文忙碌一天后感觉有些不舒服,到了晚上高烧38.8℃,感觉头痛全身痛,昏昏沉沉睡了一晚后,觉得头晕、乏力、没胃口,想着科里那么多病人,不能过多地休息。他去理了个发,清爽了许多的同时做好了返岗准备。12月27日,熊邦文回到了急诊,对留观及抢救病人进行查房,开启了如“打仗”般的一天。虽然仍然有些浑身发冷和咳嗽,但他表示没什么,作为从医30多年的资深医生,还曾经援助塞拉利昂,病人需要,就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熊邦文一样,阳了的医护来不及等到完全康复,休息两三天又继续返回岗位。面对满员的病患,他们强忍着自己的不适,继续“奔跑”。很多时候一个班下来,大家都没机会吃上一口热饭,没喝上一口水。戴口罩的时间太长,常会感觉胸闷气短,大家上班之前先吃复方丹参滴丸,缓解症状。很多人还在咳嗽咳痰流鼻涕,戴了口罩又没办法经常取下来,这些困难和艰辛她们都默默忍了下来。坚守是为了给病人更多治疗的希望呼吸五病区护士照顾重症患者。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超长工作时间成为这段时间呼吸五病区护士长姚小玲的常态,自从所在病房被定为用于马王堆院区收治阳性病人之后,姚小玲常常思考的就是怎么把现有的人员调剂得更合理,因为前一天派的班,很可能有人因为“阳了”而需要临时调整。病区共有床位53张,其中呼吸重症床位26张,病床每天都是满员,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近20来人,17名医师、46名护士每天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我们自己的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后只休息1-2天就重新上岗,目前都已基本返岗。”姚小玲表示,自己的内心很煎熬,看到有的医生护士全身痛、腿脚酸痛,仍然能一瘸一拐的坚持在岗,有的护士烧到38-39度,仍然坚持挺住上完当天的班,既觉得很心疼,又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而自豪。发热门诊接诊病人。同样位于前线的发热门诊更擅长与病毒短兵相接,除了派班时的互不推诿,护士长杨燕妮更有感触的是大家对病人的爱心。由于种种原因,到发热门诊就诊的不乏一些高龄老人,但是却没有家人陪同,这个时候,发热门诊总是由值班护士陪同他们检查。这天是护士赵姣玉值班,一位老人家因为发烧就诊,身边没有亲人陪同,见老人身体不适,赵姣玉主动上前搀扶,没想到没走几步,老人“哇”地一下吐了出来,吐了赵姣玉一身。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护士的愧疚,让老人的情绪濒临崩溃,顾不上清理自己,赵姣玉连忙牵着老人的手给予安慰,等他情绪平稳后才清洁自己。“谢谢你,谢谢你……”老人眼含泪花拉着赵姣玉的手,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感谢。除了老人和小孩,孕产妇也是需要重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xw/11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是所有治疗心绞痛的药品都叫白云山复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