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攻守记丨包200亩丹参能赚四五十万,
近期,中药材价格“狂飙”,部分中药材身价暴涨6到9倍。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简单的歌谣,透露着药材种植业背后的艰辛,也是中药材身价暴涨的原因之一。 青岛即墨灵山,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业为主的镇街,是如何经过6年摸爬滚打,发展成为青岛市级医药产业基地、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近日,记者深入田间探访,一垄垄丹参背后,生长的是农户们的新希望,是“乡愁”与“共富”。更宝贵的是,在中药材价格飞奔背后,他们对药材质量的坚守和追求。 黄芪幼苗 三年挣了“一辈子”的钱 9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即墨灵山中药材种植基地。 艳阳高照,53岁的灵山街道中姜戈庄村村民闫瑞英正在埋头拔草,由于黄芪幼株较小,需要细心区分野草和幼株,这是她从事中药种植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她参与分红的第三个年头。 闫瑞英正在地里除草 已经育苗20天的黄芪长势较佳,3个半月后便可移栽,这是基地首次进行自主育苗黄芪。 自主育苗的黄芪 别看闫瑞英身躯娇小,却管理着亩丹参。 “没干这行之前是在家里缝袜子,当时收入肯定不如这个,一天就能挣一百块钱,现在可不止。”说到这里,闫瑞英笑得咧开了嘴。闫瑞英告诉记者,她是自己村里第一个种植中药的,起初只是打工,后来在青岛海缘道中药材公司总经理孔令海的介绍下,她准备第一年先合作试试,闫瑞英不用负担资金,通过劳务参与分红。 “这一试挣钱了,种到现在第三年了,去掉人工成本,年收入在二十万元左右。”闫瑞英跟记者坦露,别看挣得多,付出的心血也是双倍,起垄覆膜、作垄,丹参出苗后,闫瑞英负责管理,根据时节召集并带领工人养护丹参,追肥、排灌、除草、摘除花薹等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丹参刚过花期 “下雨天不能睡觉,得加班看着,丹参最怕涝。”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地里泥土较湿软,没走几步,闫瑞英的鞋就陷进泥里。 “承包的多付出的多,靠种丹参给儿子攒了娶媳妇的钱。”闫瑞英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今年26岁,已准备结婚,婚礼费用都是种丹参换来的。 “今年灵山气候雨水都是比往年要好得多,往年都是雨水多,到现在为止,今年还是挺平稳的,再不下雨就是丰收年。”闫瑞英盼望别再因降雨影响丹参收成,到十月底就能顺利收获。 “刚开过花,看这个品相,今年丹参预计收成不错。”在另一片地里,王玉成正在给安徽的客户介绍丹参长势。 65岁的王玉成是即墨北安街道蒲洼村人,退休之后到孔立海手中承包了亩丹参,每年纯收入40万元到50万元,与闫瑞英不同,他需要个人承担资金。 “种植丹参之前是在村里干书记,一年2万元钱工资,退休了经过朋友介绍开始种植丹参,干一年比一辈子挣的工资都高。”王玉成笑着跟记者说道。 “我没有什么种植经验,但是有公司做指导”。王玉成告诉记者,他租了亩地,一亩地租金元,种苗统一采购,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比如栽种深浅,出苗之前不用管理,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提前给指导,自己主要是负责日常管理。 “年鲜丹参卖给公司2元钱一斤,年涨到2.4元一斤,年11月预计2.7元一斤,一亩地出0斤。”王玉成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所有成本加起来在元钱,这样他今年会比往年多增收18万元。 不远处,莱西姜山镇的魏永强正在地里检查抽水泵,作为“异乡人”,他在灵山种植了亩丹参。 魏永强正在丹参地里查看长势 “我之前当司机,这三年挣了一辈子的钱。”在机缘巧合下,63岁的魏永强经人介绍选择在即墨种植丹参。 “说实话,不论种什么,农民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xw/12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食用玉竹有什么好处三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