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肉桂,注定是一款能走向世界的茶
《1》 晚上散步的时候,在街角,邂逅了一间很小的面包店。 开在一个公园的转角处。 小小的店,白色的墙,涂着硅藻泥。墙上东一丛西一丛,爬着绿色的爬藤植物,好像叫万年青。 走进去,店里的掌柜,先礼貌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发出一句:啊里啊多? 咦,原来是个扶桑人。 见我没有回应他,他脸上露出了了然的表情,换了一句英文:hello! 然而我还是没有回应。不是托大,是被橱柜里的蛋糕吸引了,分不出神来唠嗑。 于是他第三次换了语言,说:您好,想买点儿什么? 嗯,这就是未来生活在中国的常规状态——你要学会多国语言,因为有时候,你面前站着的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他有可能不一定是你的同胞,他有可能来自扶桑、高丽、甚至,吕宋…… 店里的面包是真香,迅速吸引了我人注意力。 一口气买了三个,坐在店门外的小椅子上,边吃,边看街景。 《2》 这家店的糕点,用材很讲究。造型也很精致。 每一个成品,看起来,都像艺术品——令人只想远观,而不忍下口。 第一个吃的是肉桂卷。 用面粉揉成条状,绕成好几圈,像我们小时候吃的花卷的造型。 然后,涂了肉桂粉,在每一圈的中间。 面包烤熟后,面条胀大,肉桂粉便有一部分从面条壁中间被挤了出来,溢洒在卷团的面上,飘扬着那著名的桂皮香。 轻轻地咬一口,面条松软,肉桂粉因为涂得厚,且用材讲究,口腔里,便浓郁地充斥着肉桂的桂皮香气。 这股桂皮香,我们小时候很少吃到和单独闻到,只在卤料里,可以在混合着花椒八角茴香的气味里,隐约闻到桂皮香。 可能,桂皮香单独出现,国人大多数还是不太能接受,但是在外国人眼里,光看这面包就知道了,日本人是肯定能接受,并喜欢的。 否则也不会做到日常食用的面包里了。 看来,肉桂这股香气,在日本,很家常。 许是当年抹茶技法东渡扶桑的时候,这肉桂便随同一道去了邻邦,多年来,与抹茶一样,成为了该国的国粹。 再后来,肉桂便流落扶桑国民间,它的品种香——桂皮香,也成为了糕点中的提香主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 这已经是第二次在食物里直接吃到桂皮香了。 第一次,是在香港。 在村姑陈千里迢迢奔赴港岛,只愿一亲芳泽的那一杯星爸爸印度红茶里。 那一年,听说,美国的年轻人,喝腻了咖啡,风潮调转,流行的是手捧一杯星爸爸红茶。而这款红茶,据说原材料产自印度,且,亚洲区,只有港岛得卖。 于是,村姑陈和李麻花,千里奔波,只为一睹这杯印度红茶的芳容。 然而,只喝了一口,就喝不下去了。 那不是一杯普通的纯料红茶,跟我们在国内喝到的正山小种、滇红、祁红、坦洋工夫等等,都完全不一样。 它没有荔枝香、桂圆香、地瓜味、花蜜香,它只有一股浓郁的,平时只节日才在庙里闻到的焚香的味道——那是各种香料,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气味。 像檀香、像沉香、像肉桂、像苏合、像冰片、像丁香、像菖蒲、像龙脑…… 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杯“印度红茶”里,有桂皮、有豆蔻…… 中国人平时只把这种香料,拿来焚香,或者,用于煮卤味。还从来,没有把它们喝到嘴里的习惯。 想想,你喝了一嘴的“香料”,是不是很恐怖? 敏感点的人,估计要去洗胃了。 《4》 从日本人的肉桂卷,到印度人的红茶,突然想到,咦,武夷岩茶的桂皮香,也是这种香气。 是的,吃肉桂卷的时候,就感觉这股香气很熟,现在细细想来,那尾调上若隐若现的桂皮香,不就是我们在武夷岩茶肉桂里喝到的那股香气吗? 不同的是,武夷岩茶的桂皮香,很清淡,像是前一秒碰过了肉桂粉,下一秒用无香洗手液洗掉之后,手上残留的那股暗香——清清的,若有若无的,浅淡的桂皮香。 而肉桂卷和印度红茶里的桂皮香,很浓郁,很张扬,很清晰可辨。 像一个热烈的红衣女子,极力张扬着青春。 这股烈香,不但日本人喜欢,印度人喜欢,现在连美国人也喜欢上了。 估计这香型,未来,可能成为一种国际化的香气符号,为国外大众所熟悉并喜欢。 闻香识佳人。 气味是最容易进入人记忆深处,并留下烙印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同样拥有桂皮香的武夷岩茶肉桂,也极有可能因为这种国际化的香型,而成为未来中国茶走向国际的先锋官呢? 单论香型的喜人性,应该是这样的。 《5》 同为武夷岩茶当家花旦的水仙与大红袍,它们的香气,皆不如肉桂浓郁。 古人云,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可见,肉桂的桂皮香,是极具识别性和穿透力的。 它像一只破云箭,穿云劈空而来,留下强烈的声响,也留下强烈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气味。 然而,近来年,武夷岩茶里的肉桂,桂皮香明显,桂皮香浓郁极具辨识度的成品茶,少了大半。 市面上能见到的武夷肉桂,以花香与果香见长,具有品种香——桂皮香的,反倒是少了。 就像中国的年轻人,喜欢吃中餐的人越来越少,喜欢汉堡薯条的人倒是愈发多了。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肉桂,DNA里自带的桂皮香,反倒是不明显,而原本不属于它的果香,倒是明显起来。 这里面,有一些是制茶师的因素——茶客们厌烦了肉桂一成不变的品种香“桂皮香”,希冀着其它的香气出现,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品,制茶师们加重发酵,以及改良焙火工艺,从而生产出花果香型的岩茶肉桂来。 另一方面,是天气的因素。 去年的岩茶制茶季之前,雨水很多。今年,亦是雨水很多。 雨水青,含水量高,对萎凋走水的技术要求就很高,而一些茶厂,地势窄小,并不具备广阔的摊晾茶青的条件,影响了走水,从而,只能靠加重发酵,隐藏掉那些渥堆形成的闷青味和苦涩味。 这样一来,果香重了,桂皮香,反倒是弱了。 《6》 肉桂,是一种无国界的香料。 肉桂香,是一种无国界的香型。 那么,拥有桂皮香的武夷岩茶肉桂,它得天独厚地,就注定了会成为一款能被广大国际友人喜欢和接纳的茗茶。 只要,制茶师们,老老实实地按传统工艺,做出纯正醇和的桂皮香来。 排除掉那些外因的影响,专注把肉桂茶树DNA里的品种香,给激发出来。 让这款飘荡着桂皮香的武夷岩茶,成为打开国际茶叶市场的那把金钥匙。 天价茶叶蛋,炒红了牛栏坑。 桂皮香,希望可以成为给武夷肉桂茶领航的旗帜,在不久的将来,飘扬在异国他乡的茶屋上空。 让我们,一同努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xz/4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丹参采挖全面收尾干旱减产的推波助澜下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