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仿古铜器历史,便不得不提苏州。苏州不仅有园林,更有铜炉。早在北宋时期,苏州便拉开了仿古青铜器的大幕。张世南的《宦游记闻》和赵希鹄的《洞天清禄》中翔实记载青铜器相关资料及真伪辨别。

明代以后,苏州仿古青铜器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以“甘为堂”为代表的“南铸”、“苏铸”。

至同治、光绪年间,苏州顾湘舟精研督工铸做的仿古青铜器从形制、铭文、纹饰及厚薄、重量等都有实物资料记载,工艺水平稳步提升。当时苏州已是仿古青铜器的主要产区之一,俗称“苏州造”。

苏州铜炉文化发展,传承古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铜炉工艺大师。

现今苏州铜炉行业百花齐放,众多踏实强劲的铜炉工艺师后来者居上,成为铜艺界的一颗璀璨新星。

陈巧生

於为平

为众人所熟知的铜炉巨匠陈巧生凭借宣德炉经典器型,收藏家马末都盛赞“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仿古青铜器坚守者於为平,江苏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沿承传统制铜工艺技术,打造宣德经典大红袍皮色,业界人士为之喝赞!

陈巧生与於为平同为苏州铜炉工艺大师,对传统制作工艺有独到见解,成品器型优势各异。

陈巧生制宣德炉经典器型,运用传统失蜡法工艺,精选上等紫铜,纯手工制作,造型幽雅,工艺精湛,色泽润和,古色古香,充满灵气,能与古代铜炉媲美。

陈巧生宣德炉作品赏析

龙耳引凤锦带纹彝炉[编号:]

板耳押经炉(10.5口径)[编号:]

竹节圆熏炉[编号:]

於为平是周梅谷再传弟子,而周梅谷是吴昌硕传人,所以匠心匠器皆有传承。

於为平师承正宗苏派青铜器制作工艺,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经验,专注于铜艺术品铸造、敲打、鎏金、镶嵌、作旧修复。

最特别的是於为平所制铜炉工艺所需材料均来源于大自然提供物品,除了治炼铜,无半点现代工业材料,属于纯原始手工制作。所制成品款款经典,参照宣德炉精简器型,皮色莹润,古色古香,灵气十足,气韵独特。

於为平与陈巧生制作工艺各具特色,皮色也精彩纷呈,但是於为平大红袍皮色堪称经典。

於为平制作工艺,先将泥模捏胚成型,再贴膜(拔腊)法,后涂抹耐火材料制作成模壳进行熔铜,烧铸,成型之后再次进行二次修整,錾凿工艺添加纹饰及镶嵌,最终修缮外观。

於为平铜炉经典皮色大红袍,精选上等紫铜,添加稀有朱砂、绿砂及雪蛤等,独家秘配,经过多次试炼,才获得皮色莹润,色泽靓丽,气韵非凡的大红袍皮色。

於为平个人荣誉

年6月荣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10月荣获“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年10月荣获“第四届苏州市民间工艺家称号”

年7月荣获“第二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年12月荣获“年度苏州市姑苏区企业首席技师”

年1月荣获“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於为平作品赏析

簋式套炉於为平制作[编号:]

唇口外撇,炉颈微束,鼓腹垂而不坠,配有底座。

迷你大红袍冲耳炉於为平制作[编号:]

炉腹饱满,耳颈之长线条,炉身大红袍皮色。

簋式炉小号“水月居”底款[编号:]

炉颈微束,炉腹垂鼓,圈足,炉身两侧置双耳,耳孔圆润,配莲花底座。

经典鬲式炉大红袍皮色[编号:]

此炉去耳下口,平唇束颈,炉颈下凹有双圈,炉腹扁圆无纹,三足鼎立,独特大红袍皮壳。

经典大红袍钵式炉[编号:]

该炉体形较适中,口沿内敛,呈正圆形,丰肩,腹部斜收,平底,炉底三板足。

巧生炉声名远播,且炉友十分偏爱,其独到工艺及器型,在拍卖会上深受好评,时常以高价拍出,作为收藏升值的首选。

於为平经典大红袍,纯手工制作追求自然之美,将传统矿物、植物颜料配比着色,浑然天成。实现了工艺美与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手段的完美结合。

於为平经典大红袍皮色与巧生炉相比各具特色,皆具有良好收藏价值!

END

互动话题

於为平和陈巧生的炉子,你更喜欢哪一款?

(留言区里告诉我吧)

你可能还想看

·於为平仿古桥耳炉珍品陈巧生——扁腹鬲式熏炉陈巧生——雪花金冲耳三足乳炉网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xz/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