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博士研究生杨婵发现中药丹参水溶性单体
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364837.html年10月6日,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IF=13.)杂志在线发表了我校药学院级博士研究生杨婵为第一作者的关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alvianolicacidCpotentlyinhibitsSARS-CoV-2infectionbyblockingtheformationofsix-helixbundlecoreofspikeprotein”(丹酚酸C通过阻止S蛋白六螺旋束核心的形成高效抑制SARS-CoV-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年底被发现以来,已造成全球万人感染,约万人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然而,目前仍缺乏疫苗或特异性药物批准用于临床。由S1与S2两个功能亚基组成的SARS-CoV-2刺突蛋白(SpikeGlycoprotein)主要介导病毒的受体识别与病毒-细胞膜融合过程,是中和抗体的重要作用位点,也是治疗药物开发和疫苗设计的主要靶点。杨婵在导师刘叔文教授及团队的带领下,首先聚焦于结构高度保守的SARS-CoV-2S2亚基,将其作为开发小分子膜融合抑制剂的靶标,并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肖庚富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能够有效抑制SARS-CoV-2膜融合的中药单体丹酚酸C。S2亚基通过跨膜区锚定在膜上,将膜融合肽FP插入宿主细胞膜而改变构象,两个7肽重复序列(heptadrepeat,HR)HR1和HR2各形成一个三螺旋结构,反平行排列集合成六螺旋束(6-HB),共同组成一个融合核心,导致病毒膜与细胞膜融合。丹酚酸C则特异性结合SARS-CoV-2S2亚基中重要且保守的HR1区域,抑制6-HB的形成,从而有效对抗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和假病毒感染,同时剂量依赖的抑制SARS-CoV-2活病毒感染,有望成为第一个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融合抑制剂。丹酚酸C为传统中药丹参中的水溶性单体成分,该研究成果的发现,为新冠疫情的防控与治疗药物开发提供新的研究策略,也为中医药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线索。该研究论文主要通讯作者为刘叔文教授,我校药学院徐伟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肖庚富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助理研究员潘晓彦为该论文的共同作者。此外,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团队对该研究也作出重要贡献。该工作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项目(ZZ13--02,XZZX-LG04)、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B02002)及广州科学技术发展基金(,B)等的支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yc/10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经验
- 下一篇文章: 收藏8种可用于冠心病的中成药,改善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