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谜一样的岩茶
读姚月明老先生的《武夷岩茶》,细细读了两遍,才发现之前对大红袍的认识太过于感性和粗疏。他那种严谨考证的行笔,平实无华的就让缥缈无序的岩茶味道有了头绪,三坑两涧里的茶香和茶人的人生,让人读起来又动容又倾心。 武夷山 武夷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头衔的秀美之地。公里的狭长山脉,数百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多处丹霞地貌,溪水绕山而行,古树丛林依山傍水。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地势让这里成为国内 质的茶叶产区。闻名天下的武夷岩茶就出产在这里。 母树大红袍 大多的外乡人不一定知道武夷岩茶,但说起大红袍反倒是几乎人人皆知。他们到武夷山旅游,在“大红袍”景点照相是必有的项目之一。那6棵大红袍树耸立在九龙窠的岩石壁上,树丛矮小,叶片不整齐,远不如不远处成片的“肉桂”茶树好看。不过游客们不管茶树好看难看,他们只在“大红袍”几个刻石字前留影,也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大红袍,更不知道大红袍还有分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和拼配大红袍。 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就是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悬崖峭壁上刻着“大红袍”3个字,然后底下种了6颗茶树。这6棵茶树就是母树大红袍。 一芽四叶是采摘茶青时的标准 民间传说什么“状元报恩”给茶树披上红袍,或者采摘前给茶树披红的故事,事实上没有相关史料佐证。真实的反倒是年之前只有3棵母树,都不是同一个品种,分别是北斗1号、北斗2号和奇丹,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年之后用插枝的方式又长成了3棵。有趣的是,据福建省农科院的测试,从左往右数的第二棵母树,所产的茶叶中总 酸含量 ,导致了成茶后也最香醇。而年之后插枝成功的几棵,树龄不长,所产的茶“劲道不足”。 手工制茶 所以母树大红袍不是纯种纯料的概念,而是由3个品种6株茶分别采制后合在一起制作而成,每年约产8两春茶。自从年母树大红袍被国家保护后,就不允许随意采摘,到7年,岩石上的6棵大红袍更是被彻底封存。从此市上再没有母树大红袍成品茶。 大红袍干茶 纯种大红袍 年福建省茶科所从武夷山母树上截取枝条并且育种成功,年育种大红袍开始在武夷山推广种植。这就是后来所谓的纯种大红袍。 大红袍茶园 每年的5月中下旬,别的茶叶基本上采摘完毕,纯种大红袍方登场。纯种大红袍茶树高矮不一,叶芽长短各异,并不好看,茶农们只能慢慢采。后期的制作也不容易,武夷山的老茶师,就算做过许多名种,依然不敢说熟悉大红袍的脾气。10年制作,其中能有两三次出了好的大红袍,就是上天保佑了。 武夷山采茶人 树龄不长,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制作纯种大红袍的技术手段,这也是纯种大红袍昂贵的原因。 拼配大红袍 用梅占,配以肉桂、水仙、半天腰等茶种,各占一定比例,这种拼成的大红袍是目前武夷山最主流的大红袍产品。而价格高低,则决定于拼配所用茶叶的好坏,和拼成后的口感滋味如何。 拼配大红袍 茶叶市场上都是神通广大的人。你要什么,他就能给你拼配什么。至于给的是什么茶,那就完全不知道了,反正多数人都不知道名丛的外观和滋味。 这就给各家的大红袍很大空间。他们 有价值的拼配技术,才是断定“大红袍”品质的关键,只要香气,内质,汤水,叶底达到岩骨花香的特征,就可以称它为“大红袍”。 入茶 究竟什么才是好的大红袍?既然说禅茶一味,不妨也强调一下佛家的六识。在对大红袍了解的过程里,不光是眼、耳、鼻、舌、身的感受,有意强调些意识的重要。那也是极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yc/1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夷山不仅有好喝的大红袍茶,而且还有这么
- 下一篇文章: 许昌这家茶城一斤也按批发价,买茶叶还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