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甘草

GLYCYRRHIZAERADIXETRHIZOMA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

相关名

甘草、粉草、生草、节甘草、甘草梢、国老、蜜草、蜜甘、美草、灵草、灵通、主人、大嗷、蕗草、炙草、炙甘草

产地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巴盟的橙口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优,西北其他地区、东北、华北亦产,目前已有人工栽培。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后晒干。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常有裂隙,显"菊花心"。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肺、心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脾、肺经,兼入胃、心经。既益气补中,又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祛痰止咳、解毒。蜜炙平而偏温,补气缓急力强;生用平而偏凉,能泻火解毒。

功效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味甘,易助湿塞气,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大剂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肿,故不宜大量久服。

阅读推荐:

每日学一味中药——地黄

第51天

每日学一味中药——丹参

第52天

每日学一味中药——黄芩

第53天

中药相关学习内容推荐:

1,学中药,识药性,性味,归经,临床作用,常用方药方剂配合,只需元

2,第三期·外敷药方秘方验方网络直播课程,33代上古中医的临床总结,只需元

长按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白颠疯会自己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yc/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