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
艾守护,越无限! 艾越?(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以高效、安全、便捷的优势守护万千肿瘤患者,集采后的艾越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国内外指南推荐白蛋白紫杉醇用于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疗。 更值得一提的是,白蛋白紫杉醇是唯一被今年的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以1A类证据推荐用于晚期乳腺癌一线解救化疗的紫杉醇类药物。 本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确切疗效再次印证了白蛋白紫杉醇在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地位。无论是TP(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单周方案,还是TP三周方案,都持续为患者带来显著疗效,病灶显著缩小,肿瘤标记物水平直线下降,且患者耐受性良好。TP方案的显著疗效为后续维持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鉴于白紫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NCCN指南明确指出:由于医学上的必要性(如减少过敏反应),乳腺癌患者可以用白蛋白紫杉醇替代紫杉醇或多西他赛。 源于紫杉,超越紫杉。 病例提供者——曾银朵 中医院 博士,主治医师 乳腺肿瘤中心乳腺内科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胸部肿瘤脑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5项 主持中山大学培育项目1项 主持逸仙临床研究培育项目1项 参加编写《临床肿瘤内科学》和《乳腺癌保乳治疗》 -9至-12卡迪夫大学访问学习 简述 患者,女,52岁,已绝经。年8月因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右乳红肿、溃烂2月就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右乳巨大肿物,伴溃烂。右腋窝及右锁骨下淋巴结肿大。如下图。 诊治经过 年8月29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升高,钠、氯、白蛋白降低,肿瘤标志物CA、CA明显升高,CEA、CA正常范围。 8月31接受胸全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乳巨大肿块,右侧胸大肌、胸小肌受累可能;右侧腋窝、右侧锁骨下及右侧胸骨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右侧前胸壁肿瘤侵犯、转移;腹壁皮下软组织增厚、肿胀;左肺下叶后基底段钙化结节;右侧胸腔积液。内脏未见转移。 8月31日CT检查结果 ECT检查结果显示,胸廓诸骨弥漫性骨代谢活跃,考虑为反应性改变,未见明显骨破坏改变;余全身骨骼代谢影像未见明显异常。 右腋下肿物穿刺活检结果显示ER(-)、PR(-)、HER-2(0)、Ki67(约80%+)、AR(约80%+),CK(+),E-cadherin(+),GATA-3(+),GCDFP-15(+),Syn(-),CgA(-),Mammaglobin(-),符合转移癌,考虑乳腺来源。 8月30日乳腺穿刺结果 行BRCA1/2基因检测,未见致病突变。 最终诊断为1.右乳腺癌多发淋巴结转移(三阴型),IV期;2.低蛋白血症;3.低钠血症;4.中度贫血。 TP(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单周方案 患者初诊时肿瘤体积巨大,存在多发淋巴结转移。对于肿瘤负荷如此之大的病例,应考虑强化的联合化疗方案。CAIII期及CAII期研究显示,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白蛋白紫杉醇优于普通紫杉醇和多西他赛。CBCSG研究显示含铂方案可以给三阴性乳腺癌带来获益。另外,参考tnAcity研究结果,一线方案选择TP(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方案。但患者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贫血,一般情况稍差,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首先选择剂量较轻、安全性较好的的TP(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单周方案。 年9月13日起,开始给予TP单周方案进行治疗,白蛋白紫杉醇mg(d1、d8、d15,q4w)联合顺铂40mg(d1、d8、d15,q4w)。1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评估为部分缓解(PR),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也得以纠正,但仍贫血。 TP(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三周方案 患者在接受1个周期的TP单周方案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临床结合患者经济状况及治疗意愿,调整为TP(白蛋白紫杉醇+顺铂)三周方案。 自年10月12日起,开始给予TP三周方案进行治疗,白蛋白紫杉醇mg(d1,q3w)联合顺铂40mg(d1、d2,q3w)。3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结果显示右乳及右侧腋窝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右侧胸壁及胸膜未见明确受累征象,右侧腋窝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右侧锁骨下及胸骨右旁淋巴结消失。疗效评估为PR。 -12肿瘤情况 -8-31CT(左)vs-12-2CT(右) 实验室检查显示,肿瘤标志物CA降至11.1U/ml,CA降至4.04ng/ml。 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方案 患者因经济原因,不能继续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患者同意入组本中心研究,长春瑞滨软胶囊和卡培他滨作为一线化疗后疾病未恶化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维持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2起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今。-5-9复查CT,疾病控制可。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范围。继续卡培他滨维持治疗。 -5随访情况 -12-2CT(左)vs-5-9CT9(右) 治疗经验总结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10~15个月,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延长生存的目标。本例TNBC患者肿瘤体积巨大,且存在多发淋巴结转移,控制住肿瘤的发展尤为重要。欧洲肿瘤学院(ESO)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的第四版《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推荐,对于进展迅速、威胁生命的伴内脏转移的TNBC患者或需要控制症状时应选择联合化疗方案。我国CSCO乳腺癌指南中也指出,对于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建议进行解救化疗。因此,考虑为此例患者选择联合化疗的方案。那么应该选择何种化疗药物对此例晚期TNBC患者进行治疗呢? 参考既往研究的结果显示,白蛋白紫杉醇的疗效优于普通紫杉醇及多西他赛。CA研究中,与传统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紫杉醇可降低25%的疾病进展风险,OS延长9.3周(白蛋白紫杉醇65.0周vs传统紫杉醇55.7周);CA研究中,mg/m2白蛋白紫杉醇方案较多西他赛可以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基于这些研究的结论,为本例转移性TNBC患者选择了白蛋白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除此之外,多项研究曾证实铂类药物能够令TNBC患者获益,相比其他方案,存在转移的TNBC患者通过以铂为基础的药物化疗后,治疗缓解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综合考虑,为此例转移性TNBC患者选择顺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但初诊时患者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贫血,一般情况稍差,因此首先选择剂量较轻、毒副作用更低的TP单周方案。1个周期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疗效评价为PR。但鉴于患者经济状况及治疗意愿,之后调整为TP三周方案。经过2个周期后,患者病灶明显缩小,淋巴结受累情况显著改善,肿瘤标志物CA、CA也恢复至基本正常的水平,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专家点评——周正波 医院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专家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姑息医学会委员 患者52岁,CT检查:右乳巨大肿块,右侧胸大肌、胸小肌受累可能;右侧腋窝、右侧锁骨下及右侧胸骨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右侧前胸壁肿瘤侵犯、转移;腹壁皮下软组织增厚、肿胀;左肺下叶后基底段钙化结节;右侧胸腔积液。ECT检查:胸廓诸骨弥漫性骨代谢活跃,考虑为反应性改变,未见明显骨破坏改变;余全身骨骼代谢影像未见明显异常。乳腺穿刺活检结果显示ER(-)、PR(-)、HER-2(0)、Ki67(约80%+)、AR9(约80%+)。诊断:三阴型乳腺癌,多发淋巴结转移,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贫血。 患者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局部溃烂破溃,病理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考虑到患者体质较弱,贫血、低钠血症,给予副作用较小的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是很好的选择。白蛋白紫杉醇因其独特的天然转运机制,在临床上证明了其高效低毒的抗肿瘤疗效,在多项与晚期乳腺癌相关的经典临床研究中都获得了佐证。一项年新发布的荟萃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紫杉醇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比溶剂型紫杉醇/多西他赛更高的ORR和DCR,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在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白蛋白紫杉醇是唯一以1A类证据I级推荐用于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一线解救化疗的紫杉醇类药物,强调了白蛋白紫杉醇在解救化疗的地位,尤其在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后,若未曾使用过白蛋白紫杉醇,也可考虑换用白蛋白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白蛋白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既往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及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因此对于本例中的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白蛋白紫杉醇是首选。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cf/7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晚期肺癌请不要放弃治疗综合治疗晚期肺腺
- 下一篇文章: 解明然团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