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简介

Angelicasinensis

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0.4-1米。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浓郁香气。茎直立,绿白色或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

分布

Distribution

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

原产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各国多有栽培。

药用价值

Medicinalvalue

性味:

甘、辛、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

③《别录》:辛,大温,无毒。

④《本草述》:味苦,温,无毒。

归经:

归肝、心、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

主治功能: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八大好处

Eightbenefit

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当归是中医中的最常用药多用于煲汤,特别对贫血患者是最好的。还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

养血和血:本品既能养血,又能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适用于血虚引起的各利。证候。

①补益心血,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白无华,舌唇色淡等,用当归专补心血,心得血养,诸症自除,一般多用当归补血汤,可与熟地、白芍、阿胶、鸡血藤等药配用。

②补肝血,用于肝血虚证,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或脾胃虚弱、化元不足,或肾经亏损,精不化血,症见面白无华,爪甲干枯脆薄,唇甲色淡,眩晕耳吗,夜寐多梦,目昏眼花,妇人月经量少或闭经等,可与白芍、熟地、枸杞子、桑椹子等药同用。

补血调经:用于心肝血虚,症见月经不调,量多色淡,体弱者,可与川芎、熟地、丹参、白芍、党参、焦白术、山药等同用;若上症腹痛血少有块者,为血虚血瘀,可与上方加活血行气药,如香附、乌药等;若上症兼有血虚头痛者,可与黄芪、川芎、白芷同用。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湿痹痛及经产血滞腹痛等证,常与乳香、没药或桃仁、红花、炮山甲等同用。

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郁李仁、黑芝麻等同用。

当归泡水喝的功效

补血活血

当归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对于贫血的人群来说,经常用当归泡水喝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能够改善我们的血液循环,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润肠通便

年纪大了,便秘也成为越来越困扰自己的问题,我们知道便秘对身体有不少坏处,因此,常用当归泡水喝对这类人群也是非常有好处的,润肠通便,神清气爽。

调经止痛

不少女性都有痛经的困扰,这也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调节,调经止痛,可以试试用当归泡水喝。

提神醒目

容易疲劳,目眩耳鸣的人群服用当归泡水喝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改善我们的精神状况,养生保健的良方。

驱寒止痛

当归比较温良,有些人自幼孱弱,身体比较虚弱虚寒的人群也可以用当归泡水喝,对身体还是很有益处的。

植物文化

Plantculture

名字由来:

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3、出自地名:当归的主产地原在甘肃岷县。唐朝时,岷县附近叫“当州”,因唐以前这一带为“烧当羌”族居住之地。当地的特产有一种香草叫“蕲(qi)”,就是当归,古代“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所以叫当归。

文化故事:

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药学词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因为当归为妇科要药,引申“思夫归来”而得名。

《三国志》中有两处记载和中药当归有关的故事。第一则是《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中说,曹操听闻太史慈为东吴服务,知道他很有才华,要他弃吴北归来魏,便给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第二则是《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载:建兴六年,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对姜维极不友善,怀疑他有异心,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个孝子,便将他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信给姜维,并在信封里附上当归,其意要姜维回归魏国。

姜维接信后,明白其意。但他公私分明,反复思量,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信任和器重,认为统一中原之时,便是母子团圆之日,到那时辞官归故里侍奉老母,就可以忠孝两全,岂不更好。于是他给母亲回信,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非常理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它求。”

魏国后来又多次逼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拒绝。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并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叫姜公祠,祠内有联云: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cf/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