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树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 九龙窠天心岩崖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 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按顺序编号,上层4棵,编号1、2、3、4,(历史上称正本),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长时间观察,这6棵茶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中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 这六棵茶树的血统传承纯正,蕴含的能量有着极高的养生功效。 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平,制成精茶,岩韵明显带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 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精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 1、5号成熟期最迟,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精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相似2、6号,叶底黄亮。 年底,大红袍无性繁植获得成功。 母树大红袍与无性繁殖大红袍比较 最新基因比对第二棵是现有的母树大红袍。 回顾历史 宋徽宗作为帝王,也被武夷茶所吸引,写了洋洋洒洒的《大观茶论》。 原文(一)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平时之汗隆。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 茶论的二十篇以后再转载,明天我们可以聊聊它的内容特别的地方。 *昨天关于正岩茶联盟的信息发布后反响特别好!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不过联盟不是专卖店加盟什么滴,因为我自己在推广大红袍文化中有些体会,有些还特别深刻,比如清茶馆怎么定位等。希望走一条纯正的盈利之路。 *我现在正岩茶量不多,还不能做更多的生意,但是我淘茶,收藏可以藏的茶比较有经验想着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城市一家清茶馆已经很多了!好茶适合做精,我还想不明白怎么“做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gj/4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茶友来信,四大名丛不是有大红袍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