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继承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黄等新品种。3.2普查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3.3种类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3.4数量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黄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黄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黄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黄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3.5开发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属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实用中医老年病学》

  曾经有人问我,作为医者,你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

  我说,就是我眼睁睁看着,老年人的病治不好,做儿女的在一边哭。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天下最大的悲剧啊。

  这个时候,作为医者,却无能为力,我怎能不心痛?

  所以,我从来都有一种想法,这就是,专门为做儿女的读者,讲一讲中医调治老年病的经验。

  现在,我就给你讲一讲,中医调治老年人“脑梗痴呆”的一个办法。

  

  什么是脑梗痴呆啊?你发现没有?这个老年人啊,一旦发作一次脑梗、脑栓塞以后,即便日后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一些,他的反应速度,以及面目表情,都会有所变化。有些人明显是呆滞了不少。

  有一次,我们几个到下面社区里头做医疗服务。其间,就有一个女性,带着她的老父亲来找我们。

  原来,她的老父亲当时67岁,两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脑栓塞,导致一侧身体的轻度偏瘫。后来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基本可以自己走动了。

  但是,从那以后,老父亲就好像变了一个人,逐渐精神不振,不喜谈笑,对人对事反应冷淡,表情也不丰富,记忆力不好,做什么事情都很迟缓。

  另外就是,食欲不振,一天不吃东西,也不知道饿。偶尔家里来客人了,他也不打招呼,十分冷淡,甚至转头回屋睡觉去。

  患者女儿十分着急。她带着哭腔跟我们说,父亲病了以后,整个人好像傻了。她真怕有一天,父亲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

  当时,我们有一个搞中医老年病的前辈,随我们一起义诊。为了以示尊敬,我们把病人带到他面前,让他先看看。

  

  前辈检查,发现脉象细弱,舌根苔腻,舌质偏淡。于是,他做出诊断,为气血两虚、湿阻中焦,清窍不开。于是,他给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当归20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制首乌15克,白术、山药、茯苓、丹参、枸杞子各12克,石菖蒲、竹茹各10克,法半夏12克,益智仁15克,川芎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当时,前辈给开了10剂。他嘱咐说,10剂用完,到医院去,看一下效果,然后琢磨下一步治疗措施。

  结果,患者药用10剂,精神状态好转,和人交谈的时候明显话多了,爱笑了。

  见到效果,患者女儿再次高兴得哭出来。后来,此患经中药调养两个多月,神智状态大大好转,喜欢聊天,喜欢遛弯,还能到公园里和人家一起唱歌消遣,几乎一如常人。

  看到这么好的效果,我们真替他们全家高兴。

  我说一下这里的道理吧。

  你看,这个老人脉象细弱,这说明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则心神失养,冷漠呆滞。同时,他舌根部位苔腻,说明有痰湿。痰湿上蒙心窍,所以神识漠然。因此,治疗起来,你抓住养气血、除湿开窍,就可以了。

  

  上文中的配伍,有八珍汤的影子。这里头,当归、白芍、川芎、制首乌养精血。黄芪、白术、山药、茯苓、丹参健脾益气。这就是在养气血。在此基础上,用枸杞、益智仁补肾精,半夏、竹茹、石菖蒲化痰开窍。这就是基本意图。

  你看,我这么给你一讲,你就明白了吧?它其实一点都不难。

  我把这个写出来啊。主要是给做儿女的读者看。

  我深深知道,老年人出现的痴呆,往往和脑血管的病变有关系。有些人,脑梗一次以后,真的就不行了。怎么办?中医辨证分型,往往考虑到气血虚弱、痰湿中阻。因为这两个,是老年人机体衰老以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它符合人体衰老的基本规律。这个时候,用调补气血、健脾化湿、开窍醒神的办法,就比较适合。文中的配伍,读者朋友如果感兴趣,可以抄录。日后,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辩证要点,我上文都说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

  最后,我说一句——做儿女的,应该多懂一点中医知识。常见老年病的调养,中医是有优势的。我们多懂一点,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懂一点中医,也是尽孝的一种体现。你说是不是?

  好了,就说这么多。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yy/1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