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

.08至今

01

第七次改名六易属制

年11月18日,学校召开了全校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和总后院校会议精神。按照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方案,学校将整体移交地方。年6月2日,学校接上级通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广东省,独立办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为南方医科大学揭牌

年8月24日上午,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广东省暨南方医科大学揭牌庆典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总后勤部政委张文台上将,广州军区司令员刘镇武上将,广州军区政委杨德清上将,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总后勤部副部长王谦中将,省委副书记刘玉浦,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副省长许德立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总后勤部副政委刘源中将主持。年11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军队院校移交地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南方医科大学在校生人”的办学规模。这是学校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02

院系调整

学校管理体制由校、部、系三级管理转变为校、院两级管理。在原有的基础部、中医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护理系、外训系、热带医学卫生学系等部、系基础上,调整设立了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研究生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等9个学院。新设立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等6个学院。年,学校新增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卫生监督与管理(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5个专业,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所招收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独立医科大学,卫生法学专业为广东省内首次开设。年,新增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医学英语、生物技术学、生物信息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本科专业。年,新增预防医学(食品安全)、统计学(生物统计)、经济学(卫生经济)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开设生物统计专业为国内首举。学校招生专业覆盖医(药)、理、工、文、经、管、法等七个学科。年,学校首次以“南方医科大学”名义面向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国家任务生和地方生,共录取人,招生规模比以往扩大了两倍。其中广东生源人,占比接近60%。年,研究生招生首次突破人。

03

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学校在第一军医大学时期的校训是“团结求实开拓奉献”。年转制后,学校下发《关于征集校训、校徽、校歌的通知》,共收到校内外人士稿件百余件,通过校内专题会议,征求专家意见以及网上讨论,最后确定南方医科大学校训为“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博学,意为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笃行,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尚德,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济世,意为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

校训及《重修东门记》

年适逢东门重修,学校将校训刻于东门照壁西面上方,下方刻《重修东门记》,简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校徽

年,学校明确了校徽,整体呈盾牌形,从上至下由皇冠、麒麟、木棉花、双蛇杖、橄榄枝、五星、飘带等多元素组成。皇冠下方用毛体的“南方医科大学”和英文“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展示学校名称,五星下方标注“”,展现学校于年建校的办学历史。年,学校通过向社会征集,确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陈道斌完成校歌歌词创作,解放军艺术学院胡平、总后宣传部绍章完成校歌曲谱的创作的《爱在南方》为校歌,并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素质教育颁奖晚会上首次演唱。年,学校确定大学精神为“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诚信务实,代表了学校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自强不息,代表了学校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敢为人先,代表了学校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追求卓越,代表了学校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确定学风为“德能双修,学以致用”;教风为“品正、学高、敬业、爱岗”。

04

通过两次本科教学评估

年12月9日至14日,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及管理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年4月8日,教育部公布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结论为优秀(19项全为A)。年12月4-7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11人来校,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现场考察,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报告的通知》(粤教高函〔〕57号),通报专家组审核评估结论为: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符合度较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资源条件能保证培养目标达成;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运行的有效度较高;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

05

顺德校区投入使用和书院成立

学校移交广东省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原有校区难以满足教学、科研发展需求。经过多方考察,学校决定在顺德建设新校区。年10月17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签约和奠基仪式举行。学校用11个月时间,完成了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22.5万㎡的顺德校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年9月顺德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级、级学生成为入住校区的第一批学生。新校区投入使用,使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年6月23日,学校印发《南方医科大学书院建设方案》,成立博雅书院、知行书院、尚进书院、德风书院。书院院名取自校训“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学校将顺德校区全体学生按照医文、医理、医工、医管法结合的原则分别纳入4个书院培养,构建了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的师生学习与生活共同体。9月9日,学校党委书记陈敏生为4个书院揭牌。

书院揭牌仪式

06

抗震救灾的“广东铁军”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学校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医疗队,出色完成了医疗救援任务,被国家领导人、灾区政府和群众誉为“广东铁军”。医疗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批挺进重灾区映秀镇的地方医疗队,第一支到达震中水磨镇的医疗队。医院是第一时间向省卫生厅“请战”的医院、全省第一批收治医院、全省第一个建立“地震伤员康复出院基本信息档案”的医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最高荣誉——“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07

留学生教育与国际化办学

7年,学校为柬埔寨培训军医,开启我校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年,成立第一军医大学外训系,专职负责承担国家援外医疗培训任务。年,外训系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留学生管理部,招收首批学历教育来华留学本科生,实现留学生学历教育从无到有。年,学校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经教育部批准的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英语授课)培养院校、广东省唯一被教育部批准的全国10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年留学生管理部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校大力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的亚尼桑那大学、得克萨斯州大学、大峡谷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女皇学院、澳大利亚塔斯玛利亚大学、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日本神奈川文理学院等多家教育机构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至年,学历教育留学生突破名,居广东省高校第2位,生源国达到45个。年11月,在校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名,生源累计覆盖个国家和地区。年,在校留学生达到名,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名,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学历教育留学生数在广东省名列前茅。

08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年11月1-5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认证专家组长DavidEllwood教授(澳大利亚),副组长边军辉教授,以及TheanneWalters女士(澳大利亚)、WilliamBurdick教授(美国)、洪光祥教授、李海潮教授和汪青教授,秘书谢阿娜和鲁曼女士,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进行了现场考察。认证专家组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指出了我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认证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7年。

认证专家组长DavidEllwood教授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汇报会上

09

从首批部委省共建单位

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年1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共建任务布置会上,南方医科大学进入了首批部委省共建单位名单。年6月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粤办函〔〕号),南方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年,省财政设立安排省级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50亿元,支持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项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总体目标为:到年,办学体系更加完善,办学结构更加优化,整体办学水平有显著提升,在学科人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国际化办学等核心领域达到国内医科大学一流水准,在更高层面上为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10

重视本科教学

首次设立本科教学优秀教师重奖。年,学校开展第一届“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黄巧冰等5名教师当选,每人获10万元重奖。目前已开展六届,共30名教师获奖。

11

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经中国科学院学部选举并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侯凡凡教授于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实现我校自己培养的学生(侯凡凡院士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当选院士零的突破。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资助经费.2万元,这是继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在项目数和经费数上创历史新高,在全省高校位列第三。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突破1亿元,获立项项目数项。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年,学校共获科研项目项,资助经费达1.6亿元。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资助金额达万元,项目数、经费数连续8年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年,刘友华教授领衔的肾脏病学项目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经费达万元,实现了学校该项目零的突破,也是近十年来,广东高校在医学领域唯一一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较上年增长37.3%,在全国高校排名28位,项目资助率高达24.76%,在独立医科大学中位列第1,在广东高校排名中位列全省第2。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立项数较上年增长12.9%。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立项数、经费数再创新高,位居全国27位,连续3年跻身30强。承担重大科技专项3项,肝病领域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获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资助,标志着我校在该领域研究水平位于国内一流行列。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立项数连续2年居独立医科院校首位。年,学校基础医学院高天明教授领衔团队“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研究提出了抑郁症发病新假说,并为快速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连续3年位居独立医科院校第2、全国前30名、广东高校第3。

12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来袭,学校附属医院原赴小汤山医疗队队员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立下“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千余名学校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掀起逆向而行的热潮。医院医院任务,先后派出14批医疗队共人驰援湖北抗疫一线,组建临时党组织9个,一线发展党员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顺利完成在武汉、荆州的援鄂抗疫各项工作任务,医院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院、医院援鄂公卫医师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朱宏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蔡绍曦、李慧敏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面对疫情,学校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获新冠病毒研究科研经费万元。牵头完成的“基于血清抗体的新冠病毒感染患病率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Medicine》上;完成广州市唯一一例新冠病毒死亡患者微创尸体解剖;构建了国内首个针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风险预测模型的“洪湖抗疫模式”;首次解析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亚基的晶体结构;研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及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试剂盒;发现中药丹参水溶性单体成分丹酚酸C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开发了两种新冠腺病毒载体疫苗;牵头完成基于对4万多高校学生和15万工人的流行病学调研报告,作为广东省政府指导复工、复产、复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篇原创性防疫抗疫科普文章,被《学习强国》、《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个官方平台转载。年5月,学校派出4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远赴秘鲁,在17天内密集走访了12家医疗机构、秘鲁国家卫生部等6家官方机构,召开专题会议22次,举办培训19次,与30多家机构代表进行座谈,分享了有效的防疫和诊疗经验。这是广东省目前派出的援外抗疫医疗专家组中行程最远、任务最密集的一支团队,为国际提供了疫情防控的广东范本、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受到秘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为抗击全球疫情作出了南医贡献。与美国、日本、土耳其、厄瓜多尔、阿根廷等多国医疗专家就疫情防控开展国际远程交流,承办首场广东省与拉美三国友城抗疫视频连线会议,传播中国方案,分享广东经验和做法。

13

召开中医药大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关于“推动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在中医药细分领域培育学科‘单打冠军’”的指示精神,重塑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加速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年1月4日,学校召开中医药大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出席大会。年4月16日,学校党委书记陈敏生、校长黎孟枫带队赴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报了学校中医药学科建设发展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对学校办学实力尤其是中医药发展基础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发展中医药的理念、决策和思路给予高度评价。

继往开来

年7月,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统计数据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在年1月成功跻身ESI全球前1‰,成为广东省第3家拥有ESI全球前1‰学科的高校。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药理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化学、免疫学、材料科学和微生物学。学校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位,国内第53位。七十载岁月如歌,南医风华正茂。七十载厚积薄发,南医未来可期。

注:内容来自于严金海教授年新生入学讲座《我的大学成长记》

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udancan.com/gsdsgj/10941.html